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芜湖中欧中亚班列“双首发”点燃区域发展新引擎

2025-03-31 10:27

来源:中国日报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3月25日,两列满载国产商品车的中欧、中亚班列从安徽芜湖塔桥多式联运基地鸣笛启程,标志着这座长江之畔的工业重镇正式跻身中欧班列始发站行列。这场看似普通的发车仪式,实则是我国内陆开放模式的重大突破,从“沿海开放”到“沿江开放”,再到“陆海联动”的系统性突破,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多式联运破题内陆开放困局。此次“双首发”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江海直达+中欧班列”的立体物流体系。搭载165辆自主品牌汽车的中欧班列经二连浩特出境直达莫斯科,261辆商品车组成的中亚班列通过霍尔果斯口岸奔赴阿拉木图,全程运输周期较传统方式缩短2天,运输成本降低8%。这种“港口+铁路+产业”的联动模式,将长江黄金水道的通江达海优势与中欧班列的国际物流能力有机融合,创造了内陆城市“借江出海、以陆联海”的开放新范式。

产业协同激活区域发展潜能。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正在重塑长三角产业格局。作为安徽首个中欧班列始发站,芜湖通过物流成本下降直接提升企业出口利润率2-3个百分点,吸引奇瑞汽车、美的集团等龙头企业加速布局。数据显示,2024年芜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其中通过中欧班列出口占比达35%。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种“物流带产业”的发展逻辑正在催生产业集群效应,围绕塔桥基地已集聚200余家配套企业,形成“十分钟产业生态圈”。

双向开放重构国际经贸格局。芜湖的实践揭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层逻辑: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跃升。作为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塔桥基地通过“中欧+中亚”双线路布局,形成“东联西出、双向开放”的新的战略支点。2024年,芜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同比增长18%,其中通过班列进口的中亚农产品、欧洲精密设备增长超40%。这种“内陆枢纽+国际网络”的组合,既让长三角制造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又为欧亚商品进入中国提供了便捷通道。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芜湖中欧中亚班列“双首发”的启示在于:内陆开放不是地理劣势的被动突破,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实现的主动跨越。当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在芜湖交汇,当智能制造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这个曾经的内河码头城市,正在书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篇章。这列奔驰在欧亚大陆的“钢铁驼队”,不仅装载着“中国制造”的品质承诺,更承载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注入东方智慧。(施佳彬,郎齐琦)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