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团泊园知识产权系列活动走进天津体育学院 赋能体育科技 护航创新未来
2025年3月25日,由天津市知识产权局指导,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天津体育学院单位联合主办的“天开团泊园知识产权系列活动——走进天津体育学院”在天津体育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酒店隆重举行。活动以“赋能体育科技,护航创新未来”为主题,汇聚政校企各界代表,共同探讨知识产权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路径,助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天津市静海区政协副主席周晋民、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肖述虎、天津体育学院党委常委副书记宋爱军等领导,以及来自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企业、行业协会的百余名代表出席活动。
政校联动启新篇 知识产权服务站揭牌
活动伊始,天津市静海区政协副主席周晋民在致辞中指出,静海区作为天开团泊平台的重要承载地,始终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此次活动的举办是政校企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天津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宋爱军强调,学院将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工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体育科技发展贡献智慧。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肖述虎从政策层面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意义,并提出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建议。
随后,在静海区政协副主席周晋民见证下,由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天津体育学院共建的天津体育学院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正式揭牌。服务站的成立标志着天津体育学院在知识产权服务领域迈上新台阶,将为师生科研创新提供专业化支撑。
主题演讲聚焦前沿 共话体育科技与专利创新
上午的主题演讲环节,四位专家学者从多维度展开深度分享。
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敖英芳教授以“科技成果转化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为题,结合临床案例,阐述了生物力学、智能穿戴设备等技术在康复领域的突破性应用,为运动医学发展指明方向。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究员马琳聚焦“专利转化与保护的时代意义”,通过商业案例解析专利在资本运作、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价值,提出“专利布局需与商业模式创新结合”的前瞻观点。
上海山亦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康伟律师详细解读“体育领域专利申请和布局策略”,强调体育专利需兼顾技术独创性与法律合规性,并分享国际体育知识产权纠纷的经典判例。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以“知识产权的历史与未来”为题,纵论从工业革命到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演进史,呼吁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
圆桌沙龙碰撞智慧 成果对接促产学研融合
下午的圆桌沙龙环节由马琳研究员主持,天津体育学院教授张婷、山亦白律师事务所康伟律师、中益仁资本合伙人陈璐、中国创投40人联盟秘书长罗梓珅、技术经理人田阳等嘉宾围绕“体育专利转化中的资源对接”展开热议。与会专家指出,需通过政策引导建立“技术-资本-市场”联动机制,推动体育专利与健康、教育、文旅等产业跨界融合,并探索数字化平台在专利运营中的赋能作用。
在专利技术展示与对接环节,天津体育学院科技处重点推介了“排球运动网络平台”“竞技体育数据分析平台”等多项创新成果,吸引了多家企业现场洽谈合作。通过技术展示与对接可以表明“高校的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期待通过专利授权共同开发应用场景。”
以知产为纽带 绘就体产融合新蓝图
活动在热烈的对接交流中圆满落幕。作为天开团泊园知识产权系列活动的首站,本次走进天津体育学院不仅搭建了学术与产业对话的桥梁,更通过案例展示、资源对接等务实举措,推动体育领域“研-产-用”闭环的构建。未来,天开团泊平台将持续深化“高校+园区+政策”协同创新模式,为体育科技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