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三树”打造基层人才服务新阵地
如何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成为基层治理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一些地区通过创新实践,探索打造出“抓机制树品牌、抓创新树文化、抓成效树产业”的人才服务模式,为基层人才服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
抓机制树品牌:筑巢引凤,搭建人才“招引大舞台”。
人才引进是基层发展的第一步,而完善的机制和鲜明的品牌是吸引人才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一些地区成功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吸引高素质人才扎根基层。例如,通过公开招聘“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征集人才公寓需求、设立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等举措,不仅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推动了组织力向创新力的转化。这种“筑巢引凤”的模式,体现了基层对人才的重视和诚意,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抓创新树文化:以文聚力,打造人才“发挥好平台”。
人才不仅要引进来,还要留得住、用得好。为此,要注重创新和文化建设,通过举办文化旅游活动、打造特色品牌等方式,为人才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例如,以地方特色文化为主题,举办文化旅游周活动,不仅提升了地方知名度,也激发了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和创业实践。这种以文化促产、以文化聚才的发展模式,不仅增强了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人才与地方发展的双向奔赴。
抓成效树产业:以产育才,锻造人才“培育硬肩膀”。
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实践,而产业发展是人才培育的重要载体。要通过强化供需结合、产教融合、育用聚合,有计划地将青年人才放到振兴发展最前沿“墩苗”“淬火”。例如,部分地区成立科技小院,建立“专家—研究生—农技人员”三位一体的技术推广体系,为地方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持。这种以产业为依托的人才培育模式,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人才提供了实践和成长的平台。通过技术服务带动产业升级,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机制创新是吸引人才的基础。只有建立健全的人才工作机制,才能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文化建设是凝聚人才的关键。通过文化赋能,可以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产业发展是培育人才的载体。只有将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才能实现人才与地方发展的共赢。总之,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基层地区只有真正重视人才、用好人才,才能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