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浙江省宁波市应急管理局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信用建设 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

2025-03-24 10:2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日前,韩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的两位负责人风尘仆仆地来到宁波市应急管理局,送上了一面锦旗,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是宁波市应急管理系统探索践行安全生产信用领域增值化服务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认同感和满意度的重要缩影。

近年来,宁波在安全生产领域积极创新企业监管服务方式,今年2月又出台实施《宁波市安全生产信用等级评定及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和《宁波市安全生产不良信息信用修复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两办法”)“两办法”着重体现宁波特色,融合现有智能信用平台技术,整体发挥信用管理质效,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强化统筹规划,高起点构建全市安全生产信用体系。站在全市高度,以市安委会的名义统筹全市安全生产信用管理,突破安全生产领域信用管理工作由应急管理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全力构建安全生产信用“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现有市应急综合平台优势,建成集智能化评级、动态化管理、流程化审核、信息化统计等功能于一身的安全生产信用管理系统。市应急管理局负责建设宁波市安全生产信用信息管理平台,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安全生产信用评价及评价结果应用等工作提供信息化技术保障。

二是强化分类分级,科学设定安全生产信用评分标准。研究信用等级划分并合理设置相应分值范围,按照信用主体信用状况分5个信用档次,分别为:A(优秀)、B(良好)、C(一般)、D(重点关注)、E级(严重失信)。安全生产信用等级评定采用1000分制,其中,得分≥900分,为A级;750分≤得分<900分,为B级; 600分≤得分<750分,为C级;得分<600分,为D级;E级为严重失信主体,不得分。

安全生产信用等级评分标准,设置4个大项32个指标,其中4大项分别为:基本赋分、国家公共信用、不良信息和良好信息,并对32个具体指标项赋予相应的加(扣)分值,综合评定信用主体信用情况。1.基本赋分项为650分。2.国家公共信用项,根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国家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各行业、各领域开展分级分类监管的基础性依据”的要求,设置分值50分。3.不良信息扣分项,包括:行政处罚、责任事故、约谈、一票否决和其他等5个子项。其中,一票否决项分为:信用等级D级和E级。对消防逃生、消防救援通道堵塞、三合一场所等常见危险性较大,容易引起群死群伤的事故隐患,直接一票否决到D级。对应急管理部规定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直接一票否决到E级。4.良好信息加分项,包括:人员配备、安责险、隐患主动整改等4个子项。比如,在人员配备方面,对“按要求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管员),且机制完善,安管员按要求认真履职的”,加分150分;在安责险方面,对“非高危行业领域投保安全生产责任险,且主动接受安全服务的,在保险有效期内”,也给予150分加分。

三是强化评价应用,差异化推动实施激励和惩戒措施。安全生产信用评价结果应用遵循“依法依规、保护权益、审慎适度”原则。根据信用等级情况,对不同等级的信用主体在日常执法监管、行政许可、保险费率、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评先评优等方面,差异化实施激励或者惩戒措施。在《分类分级管理办法》中,分别对A、B、C、D、E不同的信用等级规定了激励鼓励或者约束惩戒措施。其中,对信用A级的信用主体可采取的激励措施:日常安全监管以引导其自主管理为主,行业主管部门原则上不上门做巡查服务(临时发生安全事故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检查的除外);安全生产责任险费率下浮、在申请安全生产政策性资金、评选评优活动中,予以优先考虑等。对B级的信用主体可采取的激励措施:适当减少对其巡查服务的频次,安全生产责任险费率挂钩下浮等。对C级的信用主体,实施常规监督管理。对D级的信用主体,可强化监管,加大巡查服务频次;安全生产责任险费率上浮;不授予在安全生产领域的有关荣誉或称号、实施警示提醒等。对E级的严重失信主体,严格按照上级部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加大巡查服务频次;暂停受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审批,实施行业或者职业禁入,取消参加部门组织的评先评优资格,在政府资金项目申请、财政支持等方面予以限制等。

四是强化修复办理,为信用主体修复不良信息提供便捷。明确规定信用修复方式、不良信息公示期、信用提前修复等内容。其中,对信用主体提前申请信用修复应具备的条件和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对信用主体申请的信用修复事项审查、受理和办理作了进一步规范。根据国家《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及其《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指南》规定,在《信用修复管理办法》中,还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机构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就本行业领域严重行政处罚及失信主体名单的提前信用修复要求作了进一步明确。同时,配套制定《宁波市安全生产信用修复指南》,规范信用修复办理流程和要求,方便信用主体主动参与开展信用修复,积极改善自身信用状况。

宁波在安全生产领域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同时实施安全生产信用信息修复制度,及时优化办理流程,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及时办理修复,助力企业重塑信用,健康持续发展,全力助推全市打造一流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陈诚、林锡东、郭燕)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