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湖北宜昌:森林灭火再添“新力量” 大力推进无人机森林灭火做法

2025-03-17 16:1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湖北省宜昌市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 15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9.4%,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国有林场22个,有林A级旅游景区41个,林区地形复杂,海拔2000米以上山头有20余处,最高海拔达到2427米,森林防灭火工作尤为重要。

在传统森林防灭火应急处置中,有一条必须严格遵循的铁律:“三先四不打”原则,即火情不明先侦察、气象不利先等待、地形不利先规避,未经训练的非专业人员不打火、高温大风等不利气象条件不打火、可视度差的夜间等不利时段不打火、悬崖陡坡深谷等不利地形不打火。当遭遇夜间、悬崖、陡坡、深谷、大风天气等不利形势的火情时,传统的森林防灭火战术方法不适用,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只能被动等待、束手无策、任火灾蔓延,甚至可能造成更大林木和生态损失。

去年以来,宜昌市打破传统思维束缚,积极探索森林防灭火的新技术、新装备、新方式,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地方森林灭火实际的新路径——运用无人机开展森林灭火,有效破解山区夜间灭火的难题,在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战斗力的实践中迈出坚实一步。

创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新模式。采取“自建示范与购买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快速形成战斗力,不断完善推广。宜昌市应急管理局与社会力量合作,建立“宜昌市无人机应急救援队”、“宜昌市无人机应急救援保障队”,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各地社会力量参与。据统计,全市已登记社会力量84家,飞手198人,大中型无人机735架,签订服务协议47份,建立紧要时段备勤、战时应急救援的工作机制,形成无人机应急救援网络,全面覆盖森林防火高风险区域。

建立“组织指挥+救援保障”新机制。制定无人机应急救援组织指挥规程,规范应急救援队伍与地方保障队伍力量编成。突发森林火情后,及时调度本地无人机应急救援队,根据需要请求调度市无人机应急救援队增援。前线指挥部根据无人机灭火战术种类和数量,备选作业场地,调配保障人员、消防水车或水罐车等配套装备。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后,在前线指挥部登记,进行力量编成,领受灭火任务,设置作业场地,明确飞行线路。通常情况下,按照3小时扑灭一起一般森林火灾要求,调度无人机8组24架参与灭火。

开展“基本战法+综合战术”大演练。针对高山坡陡地形、夜间时段,市级举办技术培训与实战演练3次,各地多形式、多层次展开,全市培训演练达到27次。通过演练,形成水箱洒水灭火、抛投水袋灭火、投掷灭火弹(干粉或水基)灭火、挂载森林消防水枪灭火等四种基本战法,以及分割火场、外围封控、保护重要目标、截断火线、拦截火头、消灭新火点、清理余火等七种综合战术,根据不同火场情况,灵活运用。3月7日,宜昌市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调度14个县市区16支应急救援队27架无人机演练磨合,有效检验了组织指挥规程和战法战术。

推进“技术改造+配套装备”再升级。宜昌市应急管理局与宜昌市智能无人机灾害预警重点实验室(湖北搏风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展技术研究,开发四套挂载配套装备,推出水箱、水袋、弹药等系列产品,适配大疆T50、T60、T70、T100系列无人机。大容量快速洒水系统,水箱容量80升,40秒完成喷洒,一次作业5分钟覆盖9平方米;4通道投放系统,单路承重25公斤,可一次挂载4枚灭火弹或4个灭火水袋;单通道大载重投放系统,挂载承重100公斤,实现远程定点投放;森林消防水枪挂载系统,采用高强度专用水枪挂架,配套高压水泵,实现远程以水灭火。随着电池技术突飞猛进,无人机载荷不断增大,灭火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无人机森林灭火大有作为。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