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化之沃野,育清廉之繁花
云南省作为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边疆大省,近年来创新性地将“心正、身正、行正”的传统伦理融入廉政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润廉”模式。这种植根于民族精神内核的治理实践,为新时代廉政建设提供了生动样本。
以“心正”铸魂,探文化基因,寻廉洁精神内核。云南深挖民族文化中的廉洁基因,将传统伦理转化为廉洁精神内核。大理白族通过“照壁上的家风家训”,将“清白传家”的祖训融入村规民约,让廉洁理念在建筑符号中代代相传。西双版纳傣族以谚语为载体,拍摄制作《傣族清廉谚语》《谚语里的廉政家风》等微视频,并将“一日三浴”“泼水节”等文化元素与廉洁文化有机结合,打造“清风路”。牟定县彝族群众表演《左脚欢歌颂清风》等原创廉洁曲目,以歌舞形式弘扬廉洁理念。这些生动实践,让廉洁文化在民族文化的滋养中生根发芽,成为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信仰。
以“身正”立本,凝民族文艺,奏廉政宣传之音。玉溪市组织观看以历史真实故事为蓝本的滇剧《选才记》,用滇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演绎历史廉政故事,婉转唱腔与精彩剧情让干部在艺术熏陶中明晰权责边界。保山市充分挖掘传统文艺宝库,创作推出带有彝族唱段的《口述杨善洲》系列微视频 、《清廉杨善洲》微电影,以镜头语言讲述清廉故事;创作原创歌曲MV《清官赋》,用悠扬的旋律和瑶族长鼓舞传递廉洁之声。这些传统文艺形式的创新运用,不仅丰富了廉政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在全社会形成了“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价值取向,为廉政建设筑牢了坚实的宣传根基。
以“行正”固本,借民俗纽带,织崇廉尚洁之风。云南省纪检监察机关深入挖掘全省25个世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民间故事、俗语谚语中的廉洁文化元素,结合事迹,连续数年编写《云南少数民族廉洁文化知与践》《云南廉吏知与学》等口袋书,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打造具有云南“辨识度”的廉洁文化品牌。通过这些举措,廉洁文化在民俗仪式的传承中深入人心,成为社会风尚的重要引领。
云南的廉政建设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将民族文化符号转化为廉政教育资源,将传统民族文艺转化为现代宣传力量,将民俗传统转化为廉政实践载体。正如普洱茶的醇厚需经岁月沉淀,廉政文化的生命力亦需在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中绵延生长。唯有让廉洁成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基因、治理底色、发展底气,方能实现“让文物、遗产活起来”的殷切嘱托。(司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