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三个强化”推动安全防范警示日制度向乡(镇、街道)延伸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上饶市积极探索创新,通过“三个强化”有力推动《上饶市安全防范警示日制度》向乡(镇、街道)延伸,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全面夯实安全发展基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责任落实体系
上饶市明确每月16日为全市市县乡三级安全防范警示日,这一固定日期的设定,如同在安全生产的时间轴上打上了一个个醒目的标记,时刻提醒着各级部门和人员不能放松安全这根弦。每逢这一天,市、县(市、区)、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队深入基层和企业一线开展督促检查。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深入安全生产的最前沿,充分体现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了榜样。他们实地查看生产现场,与一线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安全生产措施的实际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检查结束后,各地会形成详细的工作简报,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审阅。工作简报不仅是对检查工作的总结汇报,更是信息传递和问题反馈的重要渠道。通过工作简报,上级领导能够全面了解基层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掌握问题和困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这种逐级上报的机制也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传导,促使各级部门和人员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贯通到底、落实到位。从市到乡(镇、街道),每一个层级都明确了自身的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强化措施落实,形成闭环管理机制
各地在月初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研判,根据本地区季节性、阶段性、区域性安全生产规律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督查方案,并明确督查重点。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安全生产风险各有不同,比如在夏季高温时期,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和使用安全风险增加;在旅游旺季,景区的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和旅游设施安全成为重点。通过精准分析,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督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月中,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督导检查。“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这种方式能够让领导干部真实地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避免了形式主义和走过场。随机抽取企业进行检查,让企业时刻保持警惕,不敢有丝毫懈怠。领导干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对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员工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细致检查,及时发现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月末,采取约谈、警示函、曝光等方式,督促问题隐患整改到位,举一反三到位,形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工作闭环。对于存在问题的企业,通过约谈企业负责人,让其深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发送警示函,以书面形式告知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对整改不力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曝光,借助舆论压力促使企业重视并积极整改。同时,要求企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查找根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排查其他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通过这种闭环管理机制,确保了安全风险防范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有效提升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强化考核问效,激发工作动力与担当
上饶市将安全防范警示日制度的落实情况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安全生产“1 + 7”政策体系文件和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重要举措,这充分体现了该制度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将其作为检验下级政府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依据,以及应急管理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凸显了考核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综合运用约谈、通报、曝光、问责和正面激励等硬手段,确保安全防范警示日活动组织有力,推进有序、落实有效。对于落实不到位的地区和部门,进行约谈和通报批评,让其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不足,并督促其及时整改;对存在严重问题的进行曝光,引起社会关注,形成舆论监督;对因工作失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另一方面,对在安全防范警示日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地区和部门,给予正面激励,如表彰奖励、经验推广等,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这种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更加认真地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为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 。
通过“三个强化”,上饶市成功推动《上饶市安全防范警示日制度》向乡(镇、街道)延伸,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这不仅提高了各级部门和企业的安全意识,加强了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也为全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下一步,上饶市将继续深化和完善这一制度,不断探索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