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传承供销文化精神 打造高水平供销特色院校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传承供销文化精神 打造高水平供销特色院校

2025-02-24 12:32

来源:中国日报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作为全国供销行业12所高职院校之一、西南地区供销行业唯一高职院校,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将供销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还牵头组建贵州省供销职教育集团,依托专业和人才优势, 以供销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服务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持续强化人才培训及技术技能服务力度,紧密围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痛点、乡村振兴的难点、供销企业人才缺失的堵点等问题,开展人才培养、社会培训、课题研究,为“三农”事业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在不断推动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中打造高水平供销特色院校。

一、以“畅响供销”为平台,赓续供销合作精神

学院打造“畅响供销”供销月平台,以“传承供销文化赓续合作精神”为主题,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设立“两个中心”。建立以供销精神为内涵,集供销文化、学院历史沿革、学院发展成效、校园文化活动为一体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心;建立供销合作社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启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院校课程思政共享平台。二是组织“两场交流”。开设“供销职教新语”讲坛,邀请专家学者就教学中融入供销文化发表主旨演讲。举办专题研讨会,与会代表就供销院校课程思政开展专题研讨。三是举办“两个竞赛”。举办了首届“供销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首届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展示分享比赛。四是启动“两项合作”。22家系统职业院校达成传承供销精神的“绿茵湖共识”,建立了校校合作新机制。同时,与34家供销合作社、企业代表深入座谈,在供销人才培养、课题研究、社会培训、学生就业等方面达成校企合作意向。五是开展“两场营销”。举办“黔货出山”线下展销会,集中展示系统内外200余种特色产品。组织商贸物流系学生开展线上直播带货实践,吸引2.5万余人观看购买。

二、以“双高建设”为目标,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一是强化师资建设。实施“专业带头人计划”“骨干教师计划”“校外学术领衔人计划”,选派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组织教师到地方供销社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培育了68名教学骨干和330名“双师型”教师的人才队伍。学院共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人、“贵州省技术能手”7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9人。二是加强学科建设。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群(旅游管理专业群)、省级特色骨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省级精品课程《茶叶审评技术》通过教育厅验收,省级精品示范课程《茶叶审评技术》投放中国大学慕课和学院优慕课平台。2023年,学院获评全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三是规范教研活动。学院成立31个教研室,每周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制定《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暂行)》《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等文件,指导各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四是创新科研体制。出台学院课题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发表各类论文257篇,申报省、市级课题60项,获授权专利99项,出版教材专著28部。通过以上举措,从师资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四个方面全面提升服务行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

三、以“供销精神”为引领,培养合格技能人才

一是传承供销精神。学校结合供销行业办学优势和职业院校育人目标,以“南区精神”“扁担精神”“背篓精神”为核心提炼出“红的本色、为农服务、吃苦耐劳、锲而不舍、责任担当”的供销精神思政育人理念,构建“供销精神”大思政格局,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和领域,强化师生“技能报国”价值导向,坚定学生“技能成才”目标追求,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强理论支撑。二是参加技能大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赛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近年来,学院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8项、三等奖19项,其中5项入围国赛;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省级金奖3项、银奖4项、铜奖22项;还获“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可再生能源赛项三等奖,第一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国赛二等奖。截至目前,学院共计获得各级各类比赛奖项千余项。三是开展技能鉴定。实施“双证书”行动,毕业生通过了工程测量员、物流服务师、餐厅服务员等15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通过率达100%。四是落实就业去向。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超过96%。实施绿茵湖工程和“85105”计划,85%的毕业生实现就业,10%的毕业生专升本入学,5%的毕业生征兵入伍。

四、以“开放办学”为路径,擦亮供销职教品牌

一是促进教育国际交流。学院与贵州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白俄罗斯维捷布斯克国立工艺大学、泰国曼谷职业教育中心、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技术教育与培训局等签署合作协议。在曼谷职教中心挂牌成立“中文+职业技能”国际交流中心,已向泰国输出专业标准1个、课程标准5个、网络课程5门,其中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入选中泰职业技术教育合作“210”工程首批输出方案。先后组织2名教师赴外访问学习、60余名教师参与“新时期高校国际教育交流能力提升研讨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国际招生线上展示。二是承办国际活动。近年来,先后承办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数字黔茶东盟共享”活动、“全球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共建共享研讨会”、“熊猫工坊”暨第四届丝路活动周、茶旅融合发展合作论坛中国茶文化体验等活动。承办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泰“中文+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活动,邀请泰国曼谷职业教育中心理事会主席、主任和11位泰国职业院校校长到学院访问交流。三是服务国际赛事。共两次作为贵州唯一的服务团体,2022年组织139名学生组成专项服务团队参与了北京冬奥会、北京冬残奥会服务,2023年组织44名学生赴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参与服务。团队用专业细致的服务获得了冬奥组委、亚组委的认可、外国友人的好评和多家中央媒体的关注报道。

五、以“产教融合”为导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加强校地合作。学院围绕贵州茶产业优势资源,打造“黔茶出山”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获得“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8000万专项资金支持。与黔南州各级政府合作开展黔南州非煤矿山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六期)、黔南州烟草财务人员素质提升培训、“都匀毛尖技工”——都匀市领导干部茶叶审评及茶艺师培训、福泉市农村住房抗震改造培训、都匀市“匀城电工”职业技能培训、都匀市烹调师职业技能培训等,累计培训超过3000人次。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学院入选教育部信息化支撑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专业共建项目首批120家共同体成员,推动与华为、沃尔玛、用友等知名企业以及贵州大学出版集团、贵天下茶业集团、贵州吉能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贵州任意门酒业有限公司等本地企业的深度合作,其中与华为共建了华为ICT学院,与贵州任意门酒业共建了直播营地,与贵天下集团共建了科研基地。三是加强校社合作。推动学院与供销合作社系统融合发展,协助编写了贵州省社“十四五”规划,承接贵州省社深化综合改革课题27个,与都匀市供销社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麻江县社、独山县社、玉屏供销就县域流通、农机服务等达成规划编制、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学生就业等方面合作意向。

接下来,学院将继续贯彻落实职业教育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对供销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强化学院内涵建设,进一步聚焦立德树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加强与各方合作,传承供销文化精神 打造高水平供销特色院校。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