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焊“白名单” 助企“减负增效”
“你们的焊接作业怎么没在‘蜀安·焊’平台上申报呢?”“我们是‘白名单’企业,不用进行申报就可以自行依法依规开展动火作业……”,这是泸州市江阳区安全生产检查组在蓝田街道开展电气焊施工动火作业专项整治检查时的一幕。
为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质效,破解多次申报等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问题,江阳区建立起安全生产检查“白名单”管理制度,对实施范围、认定流程、认定标准、退出情形等进行细化明确,明确给予“白名单”内的企业动火动焊作业无需申报和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推行非现场检查,减少执法检查频次等激励措施,激励企业守法合规经营,切实为企业“减负增效”。
据了解,“白名单”的企业,必须要符合相关“硬杠子”规定,比如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三年内未被有关部门列入安全生产严重失信名单管理、五年内未发生造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等,而且“白名单”会动态调整、实时更新,一旦出现“瞒报、谎报、迟报、漏报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亡人或者有较大影响的生产安全事故或事件”等规定情形,将会被“除名”,且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再被评为“白名单”企业。
“建立‘白名单’机制,既能推动企业从‘被动监管’到‘主动作为’转变,发挥安全生产‘优等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又有助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精准执法、精准监管,实现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江阳区安办主任、应急管理局局长吴磊表示。
“之前动火动焊作业一直让报‘白名单’企业,但区上没有相关制度明确‘白名单’标准,我们行业部门拿不准,害怕出事,现在区上出台了制度,我们再结合行业实际,认定‘白名单’企业就有参考的标准了”,江阳区交通运输局安办主任王锡山说。
为进一步推动电气焊专项整治试点工作落地见效,江阳区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应急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区级部门,在参考区级安全生产检查“白名单”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实际和规律特点,坚持以“点”带“面”,探索建立电气焊施工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白名单”企业库,根据运行情况逐步扩大“白名单”制度适用范围,实现从“电气焊施工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白名单”到“安全生产检查白名单”转变。
“全区在建项目多,工程建设企业多,几乎每个工地都涉及动火动焊作业,但由于各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存在差异,风险等级也大小不一”,江阳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李元均介绍,在综合分析各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动火作业风险现状的基础上,将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等单位认定为电气焊施工动火作业白名单企业,切实为企业“减负增效”。
据统计,江阳区已收集汇总第一批电气焊施工动火作业安全管理白名单60余家,涉及工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市政管理等重点行业领域。接下来,江阳区将进一步探索推动电气焊动火作业若干措施,做到“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带动动火动焊作业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