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圆满完成健身教练及游泳救生员师资骨干培训工作
为持续深化执勤岗位练兵工作,打造“知识结构全面、业务技能过硬、救援经验突出”的专业师资骨干团队,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与青海省体育局深化战略合作,组织全省10个支队的162名基层业务骨干在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开展为期30天的健身教练及游泳救生员师资骨干培训,并积极推进国家人力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持证”工作,研究破解“青海高原高寒地区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化科学组训”这一实践课题。
高位部署、精细谋划,确保培训质量。总队坚持“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探索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专业训练水平”为培训目标,从教练团队组建、参训人员选拔、培训课程设计、日常制度落实等环节精心谋划、反复论证,打破常规自组自训、大班授课的培训方式,提出“科学、高效、专业、精准”的训练理念,采取“系统教学、小班培训、专项组训、鉴定持证”的方法,并抽调3名业务骨干组建培训综合保障团队全程驻训,在管理、教学、食宿、场地、器材及医疗卫生等6大方面全要素保障,确保此次培训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
科学施教、系统提升,夯实专业能力。培训班充分利用国家级训练场地、设施,并由6名国家级专业健身、游泳教练团队全程进行组训施教,教学内容涵盖激活热身、抗阻训练、主被动静力拉伸、有氧运动、防伤康复、体质水平测试等7大板块92个职业体能组训要点和游泳救生理论、25米速度游、20米潜游、现场赴救、陆上解脱、心肺复苏等6大关键技术,累计授课专业理论40课时、实操训练120课时,真正做到“基础体能全覆盖、应用技能重点练、专项救援强化训”,切实为基层培养了一批“能组训、懂业务、会救援”的优秀师资骨干人才。
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强化人才储备。此次培训将高原高寒救援难点突破与战训业务骨干人才培养理念贯穿始终,在体能和游泳培训基础上针对性引入贴合消防救援队伍实际的专项健身及游泳救生新理念、新技术,通过参加国家人力资源职业技能鉴定考核,74人获初级健身教练证、72人获初级游泳救生员证、16人获省级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不断将“消防体能与健身教练相结合,水域救援与救生员相契合,实操实训与鉴定考核相匹配”的示范课程提档升级,切实打造“基础理论、业务能力、素质培训和职业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教培体系,形成了一套适用于青海高原高寒地区科学组训、专业施训的理论实操范本,为储备一批适应青海消防救援、专业化组训施训的师资骨干人才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全省消防救援队伍业务理论及高原高寒环境下的体技能组训施训水平,丰富拓展了符合消防救援队伍实际的系统性教培课程,充实了基层一线专业示范示教师资骨干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