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圆满完成“12.18”积石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攻坚保卫战
自“12·18”积石山6.2级地震青海震区灾后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消防工作开展以来,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务理念,紧盯集中(分散)安置点、农村居民住宅、沿街场所消防安全薄弱环节,抓牢“防、灭、宣、服”四个关键点,指导乡(镇)、村(社)建立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打造消防安全宣传服务矩阵,着力实现受灾群众“全员知消防、户户会防火、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工作目标,以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实之又实的作风圆满完成了各项消防工作。
地震救援工作转段后,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结合执勤点分布实际,紧盯受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推进“119暖‘东’助‘民’行动”,以受灾安置区域“不起火、不冒烟”为首要任务,紧盯灾后火灾防控和灭火救援工作,第一时间抽调全省107名业务骨干,成立前方指挥部、建立县级消防工作服务队,划分消防工作服务管理片区,建成灾后过渡消防救援站,设置微型消防站45个,配备消防车3辆、装备器材8245件套。
一年以来,消防执勤人员主动融入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全身心投入灾后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大局。将“防、灭、宣、服”一体化工作模式融入灾后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中,采取“分片、定点、包干”的网格管理模式,严格落实安置点板房2小时巡查制度,每日开展灾区村庄“六熟悉”、沿街商铺隐患排查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开展防火巡查提示35272次,帮助灾区群众排查整改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24563条,开展检查42次,专项检查8次,累计为安置点、沿街场所、农村居民配备灭火器4500具、安装一氧化碳探测报警器5542个、安装独立感烟火灾探测器3012个、安装监控摄像头106个,完成新建农村家庭、沿街商铺电气线路改造2000余米。
为切实提升受灾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工作服务队集中开展消防安全专题培训162次。打造喇家村消防宣传文化长廊,张贴通俗易懂的“防火六提示”。结合区域民族特色,邀请当地老乡精心拍摄方言版消防安全宣传视频6个,录制宣传语12条,借助村村通和微信群,早中晚循环推送消防安全知识。为村宣传栏、文化长廊和路灯电线杆等建筑设施制作安装消防安全宣传标语18类243处,累计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及灭火演练10672次,发放消防宣传资料42763份。切实做到全方位、立体式向群众宣传消防知识、普及防火常识,增强灾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全面提升灾区群众满意度。
同时,消防前置执勤人员本着为灾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宗旨和“你有所需、我有所应”的初衷,紧盯受灾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先后挂牌设置34个“24h便民服务点”和24h消防工作服务队,联合驻地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和群团组织等成立51支消防志愿服务队和1支少年消防志愿队,为群众提供日常使用的便民物品以及热情周到、及时顺畅的服务,累计开展“灾区解难题”“圆梦微心愿”等活动18场,开展便民暖心服务4632次,协助搬运和发放救灾物等志愿服务8000余次,为群众义务送水6800余吨。全方位、全时段、全要素做好恢复重建期间受灾群众服务保障。
据了解,12·18地震灾后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共设立安置点182个,板房帐篷9614间,安置群众41485人。3月,受灾地区有序复工复产复学,安置群众缩减至15420人。截至11月25日,所有集中(分散)安置点已全部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