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县:机器人取水 破解森林火灾“远水救近火”难题
“119吗?龙贯山山顶‘着火了’……”。
接到“火警”,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森林消防100人机动大队火速行动,以“远距离取水灭火”战法迅速投入到灭火战斗中。
从山脚到山顶,队员们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沿着林区公路,铺设了1公里的供水干线到半山腰,再经过四岔分水器,为四台消防车供水,仍能达到200L/S的流量,满足车载水炮、水囊及山顶各点位手抬泵、森林泵、水枪等的用水需求,铺设的供水系统达3公里左右。经过长距离传输,最末端水枪喷出的充实水柱达15米,且压力足、水势大,射程远。从实际铺设送水线到控制火势用时40分钟。
以上是泸州市泸县开展远距离取水灭火演练的场景,也是一次破解森林灭火“远水救近火”的有效探索。
“以水灭火,是森林火灾扑救的最有效方式,可有效减低扑火队员的劳动强度和危险系数,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安全系数大、灭火彻底、不留隐患、不易复燃等特点”,泸县森林消防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全市开展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以来,该县针对境内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林区广阔,且距水源较远的问题,大胆探索实践,采取“机器人取水、低压车增压、全过程‘双数控’”方式,着力打造“大功率取水、长距离供传、森林泵直取、水枪手灭火”的供水系统,攻克了引送水过程中坡度陡、距离远、压力不足的难题。
在远程供水系统中,最吸引人眼球的“高科技”当属“供排水机器人”。该机器人远程遥控距离大于300米,配备直径为200毫米的双进水口和出水口,吸水量可达每秒190升。与此同时,该机器还配备了真空轮胎,可浮于水面进行游走取水,克服了传统取水方式对地形、水源条件适应性差的弱点,增强了远距离取水灭火战法的源头保障。
有了水,水压足不足也十分关键。为攻克远距离供水“压力不足”问题,该套供水系统采用低压车消防水泵增压,活塞式引水装置进行引水并且利用全流量泡沫比例控制系统,精准控制消防泵在60L/s—200L/s流量下完成泡沫比例的添加,有效保障供水压力充足,提升取水灭火实效。
稳定性是远距离取水灭火能否成功的关键,为破解这个难题,供水系统采用在拖车泵组及外部控制室上均安装监测系统方式,实现水压、水温、油压、发动机转速等数据“双系统”实时监测,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动态调整。
目前,泸县探索的这一套供水灭火系统可覆盖全县大部分林区,下一步有望在3公里的基础上提升到5—6公里,为“打恶仗、打胜仗”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开展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以来,泸县投入2000余万元,加强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装备保障。各灭火队伍配备了火头盔、高压水泵、灭火炮、无人机等装备。在泸县与重庆荣昌区接壤的道林沟林区,1口蓄水量为400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可满足两地共同使用。覆盖重点林区的400套监控系统正抓紧推进。
此外,泸县还在全县20个镇(街道)组建起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社居民为主的半专业森林防灭火队伍,共有半专业队伍62支、2125人,群众队伍193支5882人,成为承担森林防灭火宣传、火源管控、火灾预警、火灾初发阶段扑救等任务的中坚力量。(朱索、陈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