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全小白”到“赛场金牌”——省级安全技能竞赛冠军成长记
在前不久举行的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安全员(建筑领域)决赛中,来自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白沙永盛家园项目的安全管理人员郭刚,经过笔试、个人能力展示、应急桌面演练等一系列激烈角逐,最终夺得个人一等奖!
入职十多年来,郭刚勤学苦练安全本领,从一名初级安全员到项目安全总监,从寂寂无名到夺得省级“金牌”,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建筑施工行业安全从业人员的初心和使命,为施工生产保驾护航。下面,让我们走进郭刚的成长之路,共同见证“金牌”安全员是如何练成的。

勤能补拙,成长路上学无止境
郭刚说:“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必须经历种种考验。因为只有经受住‘磨炼’才能促使我们增强信心,更好地成长。”
2014年,郭刚从河南工业大学毕业,进入中建七局总承包公司任施工安全员。他本以为这个职业仅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可以,但当他真正上岗后,才发现防范安全事故所需要的技能远不止于此。
到项目部第一天,师傅就对他说:“小郭,这有几十本标准规范,你先拿去看。”过了几天,师傅又说:“小郭,走,戴上安全帽跟我去现场,只看规范还不行,还要对照现场,避免纸上谈兵。”
就这样,没有黑板、没有讲台,不管风霜雪雨,施工现场就是课堂。
很快,郭刚就深刻感悟到,安全生产监管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白天,他会认真巡查现场,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晚上,他参加各种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培训,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深入一线,让我了解了安全管理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更让我深深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郭刚说。
在工地上,经常能看到郭刚揣着一个小本本,随时随地向身边的前辈请教,然后记下来,并直接在现场实地验证。业余时间,郭刚还积极参加模拟演练,提升自己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他迅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安全员。
细致入微,练就一双“鹰眼”
“施工现场就是安全管理人员的战场,我们每天要有80%的时间在现场巡查,排查安全隐患、督导整改,同时对前期的隐患整改情况开展复查,确保安全工作不留盲区和死角。”郭刚说。
2018年10月,由于认真负责、能力突出,郭刚被提拔为项目安监部经理。面对新职责、新要求,他深感重任在肩,一心扑在工作上。
每天6点半前,郭刚都会组织各班组召开班前安全教育,并要求工人们严格按照规范做好个人防护。7点半后,他带队到施工现场开展安全检查。“为了不留死角,我和项目安监部的同事们进行了分工,我负责4个楼栋,每一个安全隐患容易出现的风险点,我都会去认真检查。”每次巡查一个来回,上万的步数就有了。到了下午,放心不下的郭刚还要再去关键风险隐患区域巡查一遍。晚上,他又整理起项目安全内业资料,及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
有一次,在乘坐施工升降机时,郭刚听到轿厢运行有轻微异响,询问电梯司机,司机表示没有听到。本着“宁可排查无数遍,不可放过一处隐患”的原则,郭刚立即叫停电梯,直接联系电梯租赁单位检查。最终在郭刚和专业人员的共同排查下,成功找到电梯异响原因:第7、8节标准节连接螺栓松动,标准节发生水平偏差,轿厢运行到此处,摩擦发生异响。经过专业人员维修后,成功消除了此次安全隐患。
秉承着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一路走来,郭刚先后经历了超高层、商品住宅小区、安置房、写字楼等4个不同类型的完整工程建设过程。不管是见习学员还是安全总监,他总是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为工程平安建设保驾护航,其所在项目全部实现了“零重伤、零工亡”的“双零目标”,同事和工友们趣称他那双犀利的眼睛为“鹰眼”。
这双“鹰眼”,先后助力项目荣获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其所在项目收到建设单位安全生产表扬信20余份,参与组织各层级观摩会4次,观摩人数600余人,获得各级领导及业内同仁的一致好评。
严字当头,落实不安全不生产
2020年,由于成绩突出,郭刚被调入分公司总部任安监部副经理,他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狠抓施工安全标准化建设,规范现场管理,明确岗位安全生产职责,以风险识别、隐患排查为抓手,以“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担当精神,抓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坚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然而,施工现场不仅仅只是去发现、消除安全隐患这么简单,还需要和人打交道,尤其是对那些执行安全规范不到位的工人,苦口婆心劝导也常常收效甚微。这时候,就需要安全人员保持亲和力和耐心。
一次,郭刚在一个项目检查二次结构工人高处临边砌筑作业时,发现有人只是把安全带形式化的背在身上,安全绳未固定在高处,便询问原因,结果工人却说:“领导,你们都说得好听,你说这安全带挂在哪才不影响我们干活儿嘛?”郭刚听后耐心地和工人讲解了高处作业背好安全带的重要性,然后仔细检查现场作业环境,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给工人找到了可以牢靠系挂安全绳的位置,在场的工人无不为他竖起大拇指。
也就是从那次起,“如何长期有效地解决二次结构工人高处作业安全带系挂”的问题便如一颗种子在郭刚内心生根发芽。最终,他以该项目为载体,与同事研讨月余,成功研发出《一种施工现场安全带悬挂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并在全公司推广使用。
就这样,几年下来,原本内向的郭刚愣是被磨练成和工友们打成一片的热心肠、“发明家”。
尽管有副热心肠,但一进入工地,郭刚立马“铁面无私”,对安全严查细巡,“敢抓、敢管、敢考核”。“有时候看到他,还真有些怯,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他都较真得很!”无论是项目安全管理人员还是劳务队伍,提起郭刚,都说他确实“严”。但是,郭刚的巡查考核、每一项奖惩都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
自2020年至今,郭刚先后组织开展项目安全检查340余次,督导完成隐患整改2400余项,组织分公司级安全培训32场次,培训人数4000余人次;指导2个项目成功申报国际安全奖、6个项目荣获国家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37个项目荣获省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全程参与指导并讲解省级观摩会5次、市级观摩会11次。
从事安全工作多年,郭刚有自己的心得: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抓安全就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一副“硬心肠”、一身“英雄胆”,只要施工现场的同事和工友们平平安安,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白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