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加强电气焊作业管理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河北加强电气焊作业管理

2024-10-31 13:1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加强全省电气焊作业安全监管工作,10月15日,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河北省“互联网+特种作业人员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应用工作实施方案》,加强电气焊作业管理,降低动火作业引发事故的风险。

我省将在全省开展电气焊作业数字化监管服务应用,督促企业更好落实主体责任、采取有力措施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同时,我省利用平台提供电气焊作业供需对接、人员培训等服务,提升电气焊作业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电气焊作业规范管理与风险管控,为防范化解电气焊作业安全风险、推动电气焊作业数字化监管服务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坚持数字化赋能筑牢电气焊作业防火墙

实施方案提出,我省主要从强化系统应用培训、开展电气焊设备“赋码(或加芯赋码)”、扫码应用等方面推进系统应用工作,加强电气焊作业管理。

开展系统平台应用培训。各地组织开展系统应用培训,使相关人员学习掌握系统及“移动应急App”“特安服”微信小程序等不同用户端的功能和使用。在省安委办的统一指导下,各地充分利用本地区电焊机生产厂家、芯片生产服务单位、信息化公司、通信服务企业等建立电气焊设备赋码技术服务团队,组织开展电焊机“赋码(或加芯赋码)”培训。

组织开展电焊设备赋码。推动涉焊企业(场所)对电焊机赋码或加装物联网芯片、赋专属二维码,统一接入“互联网+特种作业人员综合管理服务”系统,今年年底前完成电焊机赋码或“加芯赋码”电焊机改造,基本实现全覆盖。

在推动企业开展扫码应用方面,各地坚持“边安装、边培训”,对所有电气焊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电焊机联网安全监测操作培训,督促企业积极落实电焊机联网改造、扫码开机,全面开展扫码应用,推动企业以软件系统为工具,加强电气焊作业安全管理。

实施流动电气焊作业人机匹配。各地建立流动电气焊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督促流动电气焊作业人员完成电焊机“赋码(或加芯赋码)”、扫码应用,实现人机匹配,实时动态管控流动电气焊作业。

做好电气焊供需对接服务。根据各地临时电气焊作业市场需求,发挥地方政府、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作用,通过系统服务平台,引导有零散需求的企业、个体户等,利用平台自选购买持证电气焊人员的劳动服务,从市场层面压缩无证人员的生存空间,有效杜绝无证上岗作业现象。

强化数字化应用严格电气焊作业安全监管

实施方案提出,各地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系统应用工作,重点加强本地本系统电气焊作业安全监管。

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系统平台应用管理,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落实电气焊培训考试、扫码报备安全监测、流动作业人员监管等全链条电气焊安全监管。省安委会各有关成员单位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依职责加强相关领域(重点场所)电气焊作业安全监管,推进本领域电气焊安全监管服务相关任务落实。

按照要求,各地将严格实施“逢查必核”机制,加强对系统应用工作的督查考核。“电气焊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问题将列入基层日常检查必查项,加大城镇有关修理安装店和流动电气焊作业执法覆盖面。检查中发现电气焊作业的,一律核查作业人员持证情况。存在违规电气焊作业的,一律依法直接或移交相关执法部门查处。

“开展系统应用是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对防范遏制电气焊作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省安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要坚持排查整治常抓不懈,保持电气焊作业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对电气焊作业联网安全监管工作不落实的单位,进行重点监督检查,依法实施限期整改、行政处罚、停产整顿、关停取缔等,从严查处各类电气焊违法行为。加大对制售假证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落实“行刑衔接”措施,增强执法震慑力,营造规范取证的社会环境。

实施方案要求,各地要广泛动员,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广泛宣传电焊机“赋码(或加芯赋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企业和社会的认知度,做到宣传引导到位。拓宽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公众对电气焊作业违法违规行为通过“12345”、安全生产举报电话“12350”等进行举报,营造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形成电气焊作业全民监督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