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3小时 民警徒步穿越40公里山林查明森林火因
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频繁遭遇干旱少雨、湿度偏低等不利气候条件。特别是夏季,极端天气特征尤为显著。加之干雷暴现象的频繁发生,林下可燃物积累量极高,导致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火灾频发,并呈现出多点集中爆发的趋势,森林防火形势极为严峻。
每年夏季,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北部原始林区分局都坚决履行森林防火灭火“四项职责”“五个协同”,切实履行火场警戒、交通疏导及治安维护等重要任务。民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火场一线开展火因调查工作。面对火点分散、火势凶猛、过火面积广阔、参与救援力量众多以及火场地质条件复杂的严峻形势,分局派出年轻精锐警力,24小时驻守,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森林火灾。同时,针对辖区交通不便、路况复杂以及各单位进驻人员设备激增的实际情况,民警们在要塞、卡口、干道、驻地等关键区域轮流值守,严防安全事故及其他案事件的发生。
特别是火因调查工作中,分局精心选拔骨干警力,成立专案组全力攻坚。民警们不畏艰险,克服火场恶劣环境,通过直升机索降至起火区域后,步行数十公里展开侦破工作,高质量地完成火因调查任务。
在民警的记忆中,最艰苦、最难忘的一次火因调查行动无疑是2020年7月24日珠中林场98号林班火因调查行动。民警历时23小时,徒步穿越40公里山林,尽管受伤无数、体力透支,但最终成功完成了火因调查任务。这40多公里的路程,与一场全程马拉松相差无几,但民警们用时却将近24个小时。在这场不同寻常的“马拉松”中,“选手”们追逐的并非最快到达终点,而是在森林火灾被扑灭后精准查明火因。
凌晨3点,分局8名民警驱车向火场进发。民警深知时间对民警们来说极其宝贵,如果不能用最快的时间到达火场,查明起火原因,一来引发这场森林火灾的重要证据将可能被破坏,火场高温也将给民警们此次工作带来极大的考验。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火因调查行动迅速展开。经过GPS定点观察,民警们发现往返火场的直线距离在20公里以上,加之山路陡峭,灌木丛生,成为摆在民警面前的一道难题。即便是有着上百起森林火案勘察经验的民警们自己心里也清楚,面对眼前的复杂地形和遥远的山路,这场仗,是场硬仗。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森林中的温度闷热,透过树冠,民警们看到天色渐渐阴沉。这是一个好消息,也同样是个坏消息。果然,雷声从不远处传来,而且越来越近,这给调查火因的民警们当头一棒。民警们知道,如此恶劣的行进条件如果再下雨,那按照原定计划从火场出来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加之大雨过后蚊虫便开始活跃起来,必将给这次火因调查工作又蒙上了一层危险。
体能上的严重消耗让民警们在10点左右的时候才抵达火场。面对巨大的火场,民警们在寻找了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后,终于发现了引发这场森林火灾的雷击木,确定了此次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为雷电导致。
在返回途中,大雨毫无意外的如期而至,倾盆的大雨将民警们困在一株巨大的松树下,巨大的温度反差扑面而来。浑身湿透的民警被冻得瑟瑟发抖,在炎热的夏季,嘴中竟然冒出的哈气。随身携带的补给、帐篷都被雨水浸湿,想要就地扎营已经全然不可能。次日凌晨2点,民警们终于走出了山林。
尽管疲惫不堪,但民警们的任务还没有结束。民警们必须将调查结果带回大队,为接下来的火灾预防和处理工作提供依据。于是,民警们相互搀扶,继续在泥泞的山路上前行。雨势虽然减弱,但时不时的闪电和雷声仍旧提醒着民警们,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的不可预测和强大。
天亮时分,民警们踏上了返回大队的路途。虽然身体已经接近极限,但民警们的精神却异常坚定。民警们知道,这次调查不仅是为了查明真相,更是为了保护这片森林,防止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当民警们终于抵达,虽然满身疲惫,但心中却充满了成就感。民警们知道,自己的努力终是为保护这片美丽的原始森林贡献了力量。(李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