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云暖 自治强 活力涌
昆明市五华区红云街道红云社区辖区面积1.55平方公里,辖区有13个居民小区、17个公共户单位,常住人口8693户、24686人。社区设有党委1个,党支部12个,党员404人。近年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立足辖区实际,打造“红云暖阳”党建品牌,创新“1534”工作思路,建强自治队伍,搭好服务平台,激活治理活力,建设平安幸福社区。先后荣获“云南省文明社区”、“云南省绿色社区”、“云南省特色体育先进社区”、“云南省科普示范社区”、“昆明市十佳卫生社区”、“昆明市巾帼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擦亮“一个品牌”,“红云暖阳”聚合力。社区党委围绕社区工作重点和辖区特点,突出治理和服务功能,打造“红云暖阳”特色品牌,以党建引领凝聚起基层治理合力。一是筑牢思想“主阵地”。开展理论宣讲20余次,用群众喜欢的“家常话”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引导群众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二是扩大党建“朋友圈”。不断强化社区党委统筹协调能力,梳理整合辖区各领域党建资源,形成社区党委牵头,辖区各类党组织协调联动的区域党建共同体。依托“兼职委员制”平台,吸纳红云小学、区水务局等8家单位,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服务共担。将兼职委员制建设成为议事协商的“大平台”、凝聚共识的“连心桥”。依托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问需于民收集诉求20件,汇集资源解决居民困难和问题11件。常态化党建共建,联合九九物业等成员单位开展慰问困难党员群众、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14次。三是织密基层“红网格”。根据地域、居民、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等情况,将辖区科学划分为3个四级网格、12个五级网格,选配网格员12名。规范居民区党支部建设,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按照每个四级网格至少对应一个居民区党支部的原则,设置居民区党支部5个,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由社区党委委员或党员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按居住地网格将党员编入相应居民区党支部,将党支部有效嵌入网格治理体系。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常态化入户走访,及时收集居民意见诉求30余个,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个。加强网格资源配置,把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下沉到网格,精准投送到千家万户,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建强“五支队伍”,“惠邻共治”增助力。坚持发挥居民自治力量,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用好5自治队伍,激发社区治理原动力,开展系列“惠邻共治”服务,凝心聚力推动社区发展。一是孵化两支自治团队。搭建基层群众自治实践平台,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入沐喜宝母婴互助协会,与辖区爱悦妈共创会合作,组建“妈妈志愿队”,联合开展“青春携手童心·红云社区空间共创”活动,组织草地亲子阅读会、妈妈的心灵花园分享会、儿童职业体验等活动12次,与社区合作举办寒暑假儿童成长营活动9场,引导更多的家长带着孩子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服务。组建义教团队,依托银发人才资源,组建一支由书法名师、资深中医、篮球运动员等人才组成的义教团队,开展免费义教活动10余次,引导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二是联动两支管理队伍。社区指导成立了锦上园、金域蓝湾2个小区业委会,业委会认真履责,充分吸纳小区党员、网格员、共建单位、志愿团队等多方力量开展“组团式”“共建式”服务,开展议事协商4次。2023年社区引进老年大学办学,金域蓝湾业委会积极负责学员登记、班级管理等事务,吸引居民120余人报名。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选派党建指导员,联系指导胜家易安物业公司党支部。社区与物业公司联合开展环境卫生整治3次,对飞线充电、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问题进行清理整治,让社区环境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三是凝聚“红色小哥”力量。结合辖区内快递员、外卖员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聚集的特点,开展了系列暖“新”服务,常态化走访辖区美团、顺丰等站点6次。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七彩驿站、图书室等阵地,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充电、休息、热饭等便利服务,在端午、中秋、冬至等节日邀请外卖小哥、快递配送员一起包饺子、包粽子、包汤圆。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趣味运动会,6支队伍40余名新就业群体踊跃参加。社区举办假期儿童成长营期间,邀请13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参加。同时,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治理,红云社区“红色小哥”化身入户“宣传员”,通过每一次送餐、派件向千家万户传递创文声音,直接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该项工作案例被采编刊登在《中国组织人事报》。
搭好“三个平台”,“七彩服务”添动力。打造“七彩红云”服务品牌,聚焦“一老一小”、经济民生等领域,切实做好服务保障。一是搭好“一老一小”服务平台。积极联动辖区内的红云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搭建起“一站式综合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有效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社区与中心联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服务老年人活动,组织老年人“隔代”教育讲座、智能手机应用培训、手工月饼制作、防范电信诈骗、常见疾病科普等活动23次。红云社区还引入老年大学,开设了声乐、非洲鼓等课程,成为老年居民共享学习乐趣、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创新探索“0-3岁托育服务试点”,积极推动“0-3岁托育服务平台”建设,组织红云社区寒暑假儿童成长营5期,开展童心向党绘画、“小小合唱班”、垃圾分类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积极构建儿童友好社区。二是搭好“利民便民”服务平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持续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做好便民惠民服务,织密民生兜底网。为2539人办理了医保社保和就业服务,为296人办理了高龄补贴,为315人办理了老年优待证、退役军人优待证、残疾证。让前来办事的居民群众“来”有迎声、“问”有答声、“怨”有歉声、“走”有送声。力求确保每位居民的需求得到切实解决,为他们提供温暖的“安全港湾”。三是搭好“园区经济”服务平台。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经济发展。认真做好辖区智能汽车产业园建设的服务保障工作,积极对接园区,定期走访园区6次,在园区组织新闻发布会等活动2次,走访企业30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6个。筹办红云街道“政银企”汽车产业企业交流座谈会,搭建沟通平台,向企业宣讲财税政策和法律法规,促进金融机构与辖区汽车产业形成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发展共商的良好合作机制。
激发“四种活力”,“社区治理”提效力。增强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激发社区居民内生动力。一是激发自治活力,提升群众“认同感”。为积极搭建居民参与平台,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让居民“走”出来,让社区“联”起来,让民心“聚”起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公开招募文艺爱好者、篮球运动员。资深中医等社区治理人才10人,大学生志愿者24人,开展文艺表演、养生科普等服务30余次。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主动征集居民意见17次、议事协商6次,做到民事民议民决,引导居民参与共同管理、实现自我管理。顺利推动沙沟区、昆烟二部小区、养坝区等8个老旧小区的改造项目,让老小区旧貌换新颜。二是激发志愿活力,提升群众“参与感”。社区组建5支志愿服务队伍,吸纳志愿者100余人。鼓励志愿团队体积极参加文明创建、文艺表演等公益活动,开展志愿活动49次,参与发现和整治乱贴小广告、食品卫生不达标、装修材料随意堆放、电动车楼道充电等问题107件。参与辖区居民义务教学、科普、义诊等活动28次,切实让志愿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感知末梢”。三是激发平安活力,提升群众“安全感”。成立了由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辖区公共户单位组成的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组建以街道司法专干、社区工作人员为主体的普法力量,组建社区法治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禁毒、妇女儿童权益保障、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治经营环境建设普法宣传。开展法治讲座8次,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1200份,向辖区企业发放宣传资料670份,设立法律咨询点提供咨询服务12次。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积极调解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累计排查1000余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在基层。四是激发文化活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充分挖掘社区人才储备和艺术团体资源,不断汲取社会力量,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热情,引导居民参与自治,为居民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供给。社区引进云南老年开放大学红云社区声乐班,开展老年声乐班免费公开课10次,在声乐班基础上居民自发自发组织、链接资源,成立了红云社区合唱团,吸引了66名老年居民加入,其中3位学员自发组成了排练指导团队。此外,社区还凝聚起辖区逐梦之星艺术团、海之韵艺术团等文艺队伍,在端午、七夕、国庆等节日组织文艺活动14次,为居民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实现了居民自治与文化需求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