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幅画卷”绘就“月来月美”新家园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幅画卷”绘就“月来月美”新家园

2024-10-22 11:2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昆明市五华区红云街道月牙塘社区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有居民小区5个、公共户单位15家,辖区居民5615户、常住人口14431余人、流动人口5000余人。社区设有党委1个、党支部8个、党员398人。近年来,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辖区东临盘龙江、西邻长虫山、中涵月牙潭公园的区位特点,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守护绿水青山,打造“月来月美”党建品牌,绘就“四幅画卷”,营造毓秀、宜居美好家园。先后荣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社区、省级人大代表联络室、云南省绿色社区、五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华区绿美先锋社区等荣誉称号。

绘就“精管善治”画卷,基层治理“月来月强”。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用党建“绣花针”串起社区治理“千条线”,以一针一线的“绣花功夫”绣好基层治理“实”字绣。一是建强基层治理“主心骨”。党的基层组织是群众的“主心骨”,社区党委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把党中央的声音传递到基层,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聚焦强基固本、凝心铸魂、作用发挥,不断强化党员队伍建设,激发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采取邀请领导干部讲党课、专家讲座、万名党员进党校、参观学习、观看党员教育视频片等形式,开展党员教育培训54次,走访慰问困难党员34人次,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送学上门”52次。打造教育培训阵地,月牙塘片区生态环保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入选五华区干部教育培训精品路线现场教学点,接待党员干部现场观摩30余次。二是扩大基层治理“朋友圈”。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调动辖区各领域资源力量,构筑基层治理共同体。用好“兼职委员制”平台,主动走访联络驻区公共户单位,吸纳聂耳交响乐团、市民族歌舞剧院、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四大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3个大队等15家单位党组织加入社区“兼职委员制”。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志愿服务等共建活动28场。集中力量为辖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依托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征集居民需求5项、成员单位资源9项,帮助居民解决困难7件。画好社区治理同心圆,广泛招募社区治理人才26名,发挥治理人才优势特长,为居民开展科普、心理咨询、一老一小服务、普法宣传等方面的服务46次。三是激活基层治理“微单元”。建强基层党组织,织密基层治理“根系”。结合辖区人口分布、资源优势和服务半径,科学划分4个四级网格、31个微网格,建强4个居民区党支部,构建“社区党组织—居民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工作体系。注重选优配强微网格“领头雁”,吸纳党员、退役军人、社区能人、热心居民等31人担任微网格员。以社区“小网格”托起民生“大服务”,积极发挥网格员“地缘、人缘、亲缘”和“人熟、地熟、底熟”的优势,收集居民诉求28个,上报居民困难和问题9个。开展网格治理工作8次,调解群众纠纷18次,宣传惠民政策60次,帮扶困难群众3次,处置公共安全隐患10处,开展户外广告牌安全隐患排查180余块,积极守护社区安宁。

绘就“青绿山水”画卷,生态环境“月来月美”。一是守护绿水青山,写好“生态答卷”。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托昆明市唯一一家生态环保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月牙塘片区生态环保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紧扣生态环保主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畅通社情民意新渠道,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10次,接待选民群众290余人次,提出人大代表议案,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余件,探索出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建设的“月牙塘模式”。近年来,代表工作站开展“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8·15全国生态日”等系列主题活动18次,组织专题讲座23次,向辖区群众讲授生态环保知识,营造人人爱护生态环境,人人参与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代表工作站建成以来,接待来自深圳、内蒙古、重庆、丽江等全国、全省各地单位参观38次。二是守护美丽河道,共护“碧水清流”。坚持以“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为目标,守护好辖区盘龙江河段“绿美河道”。依托“党建引领,吹哨报到”工作机制,联动“兼职委员制”成员单位,合力推动河道支流沟渠清淤、江边枯树枝修剪、江边路灯亮化等事项落地落实,积极协调推动临江公园建设。充分发挥榜样力量,辖区居民周恩向连续5年自发巡河,被评为“云南好人”“市民河长”,社区号召各界群众组建了市民巡河志愿服务队、春林生态实践志愿服务队等5支志愿队伍,定期开展打捞河道杂物、清理岸边垃圾和杂草、劝导违规下河游泳人员、劝导垂钓市民等系列保护行动100余场,发动辖区居民1200余人次参与河道周边垃圾清运,累计清运10000余立方米,助力盘龙江沿岸面源污染防控和生态环境保护。三是守护美好家园,共建“绿美社区”。结合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等工作,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人居环境卫生整治285次,共同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社区环境。在月牙塘小区的老旧小区改造中,坚持绿色生态主题,打造花园式居住小区,改造后小区绿化总量明显增加,绿化率达到38%,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组建“环境义务监督员志愿队”,将辖区环境监测点位划分为网格,由义务监督员常态化开展监测,共接到监督员反馈问题10件、来电6件、来信2件,均已联动生态环保、城市管理、水务等部门办理完毕。组建垃圾分类志愿队,15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宣传、长虫山垃圾清理等志愿服务80次,唤起辖区群众环保意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2023年度社区获评五华区“绿美社区先锋”。

绘就“精神文明”画卷,文化韵味“月来月浓”。社区党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文化社区。一是建强文化阵地,涵养新风正气。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合理布局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在社区党建服务中心配套了图书室、舞蹈室、生态环保展厅、儿童活动室等文体功能区域,为居民提供便捷、温馨、实用的活动场地。组织读书分享会、插花比赛、职工技能大赛、职工运动会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50余次,结合春节、端午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0余场,实现服务常年、活动常态、内容常新,为辖区居民生活幸福“加码”。依托辖区月牙潭公园优势资源,在公园内搭建文化大舞台、政策宣传平台,近年来承载各类居民文艺活动100余场。依托公园内廉政主题公园、民法典主题公园的阵地优势,常态化组织普法宣传、廉政作品展演等活动40次,向群众传递“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法治理念,营造“树廉、尊廉、倡廉、促廉”的廉政文化氛围。二是培植文化沃土,丰富文化供给。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建设文化社区,在凝聚人心、提升素质、促进和谐、助力发展上下功夫,让居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发展壮大社区“文化合伙人”,凝聚社区内有特长的居民、志愿者,挖掘舞蹈、书画、摄影、运动等群众文体队伍9支。加强与周边社区、文化机构的交流合作,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邀请聂耳交响乐团、市民族歌舞剧院参加“8·15全国生态日”主题宣传、七一文艺汇演、儿童音乐会等活动10次。邀请“外滩云南人家”文艺队、滇池阳关艺术团、新东方烹饪学校等参与文艺汇演等活动20次。丰富社区人文关怀,通过文化教育、艺术培训、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多样化服务。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居民需求,组织气排球、门球、柔力球等运动会10次,开展摄影征集大赛6次,让居民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三是赋能儿童成长,关爱点亮未来。围绕“建设一个社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中心”目标,在省市区妇联和专家团队指导下,在社区成立了“爱在开端 0-6 岁家庭教育支持中心”。深入走访调研居民科学育儿需求,组建社区“0-6岁家庭教育支持群”,邀请专家成为志愿者,开展社群育儿知识解答。每周五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读书会等132场次,参与的儿童和家长达 6800 余人次。项目实施中还培育了“悦心幸福社团”、生态环保“小小志愿者队伍”2个自组织。申报“社校家协同,育未来之星”项目,联合辖区内的学校、单位和企业共建儿童社会实践阵地,促进辖区内儿童全面健康发展。组织辖区儿童参观生物多样性空间、体验“小小金融家”、体验“法制小卫士”、巡河“小小志愿者”等系列活动,推动完善孩子社会化教育,目前项目受益家庭50个。联合辖区幼儿园、小学开展普法宣传进校园活动30余场。

绘就“民生幸福”画卷,惠民服务“月来月暖”。坚持把为居民群众的服务做深做细做到位,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办好“关键小事”。辖区内月牙塘小区住户多数为老年人,小区没有电梯无形中拉长了老年人回家的距离,聚焦这“一老一难”问题,社区网格员深入小区,与居民交心谈心,召集民情恳谈会,走访填写问卷,充分收集民情民意。在了解到小区一组团11栋2单元、12栋2单元居民关于加装电梯的诉求后,社区牵头组织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就加装电梯项目进行议事协商,楼栋居民共同协商后确定了电梯供应商、工程监督、收费标准等事项。项目过程中,社区先后组织召开议事协商会6次、工作例会9次,做到民事民议民决,引导居民参与共同管理、实现自我管理。用好“吹哨报到”工作机制,联合职能部门集中办、现场办,推动项目审批落地,提速加装进度,2部电梯顺利建成投入使用,得到居民一致好评。二是做好“贴心服务”。聚焦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难、出门办证难等问题,采取集中进小区办、上门办等形式服务老年人280次。帮助辖区10户困难家庭实现书包、拐杖、风扇等10件“微小心愿”。联合登闻律师事务所开展普法讲座、免费法律咨询、上门调解30余次,通过常态化走访及时排查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8起。组织议事协商、防范电诈、普法强基等活动100余场次,服务居民4600余人次。主动服务保障辖区经济发展。全覆盖走访辖区企业392家,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0个,开展法治、消防安全、安全生产、优化营商环境等宣传活动30次。三是守好“幸福底线”。全面社会救助政策,筑牢基本民生底线。聚焦关爱困难群众,加大主动发现力度,联动残联、妇联等部门,通过线上信息比对、线下排查核实,避免“漏救”“漏保”。社区现有在册低保人员13户16人,为困难群众办理临时救助7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70次。对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对日常发现的1名流浪乞讨病重人员,帮助其申请低保、办理残疾证后,又为其调增了低保金。成功帮助2名困境儿童,帮助一名2岁儿童顺利融入集体生活,帮助一名儿童缓解抑郁症困扰重返校园。社区党员挂钩联系网格内生活困难群众和需重点关注人群18人,定期上门慰问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困难党员、困难群众40次,给他们送去爱心物资,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的心上。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