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出炉
经过3年多全面细致工作,湖北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日前出炉。
本次普查已获取96类2522.5万条灾害风险普查调查数据集,并完成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综合风险区划。“目前,全省按主导灾种划分为5个综合风险一级区域,按风险等级划分为37个综合风险二级区域。同时,将全省区划为5个一级防治区域,并细分为45个二级防治区域。”湖北省普查办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杨光武介绍。
洪旱灾害是湖北最主要灾种
普查成果显示,1978年至2020年,全省因灾死亡失踪人口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洪涝灾害、风雹灾害和地质灾害是造成因灾人员死亡失踪的主要灾种。
“1978年至2020年,洪涝灾害、风雹灾害和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占全部灾种的比例依次为71.7%、15.2%、10.1%,其余灾种占比较小。”湖北省普查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也是湖北今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点。
此外,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影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不过,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是造成因灾直接经济损失的最主要灾种。
该负责人介绍,1978年至2020年,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全部灾种的比例分别为67.9%和17.6%,风雹灾害和雪灾的占比分别为5.5%和5.1%,其他灾种占比较小。
目前,已形成了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全省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全省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普查、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全省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全省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全省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全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等成果,这些成果为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在灾害防治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挂图应对自然灾害综合风险
根据评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为高、中高、中、中低、低5个等级。
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总体呈现“中东部高、西部低”的空间格局。高风险区面积大的市级行政单元依次为武汉市、荆州市、黄石市。洪水灾害是影响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的主要灾种。
湖北省普查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全省划分为5个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分别为:东部,洪涝、地质、森林火灾为主区;北部,洪涝、干旱、风雹、低温为主区;中南部,洪涝、风雹、干旱为主区;西北部,洪涝、地质、森林火灾、干旱为主区;西南部,洪涝、地质、雪灾为主区。二级区划主要依据主要灾种风险及综合风险等级的区域差异,在5个大区基础上细化为37个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包括高、中高、中、中低、低5类风险区域。
该负责人介绍:“针对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区划,湖北制定了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将全省区划为5个一级防治区域,并细分为45个二级防治区域,可实现挂图作战,在防灾减灾规划、抗灾救灾应急预案制定、灾害预警预报、救灾物资装备及减灾能力建设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起到了关键指导作用。”。
本次普查从政府、社会、基层3个方面开展了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共获取15.2万条综合减灾能力数据,第一次形成了覆盖“省—市—县—乡镇—社区村—家户”的全省综合减灾能力调查数据集。
从全省看,综合减灾能力总体上呈现出北部、南部地区局部较强,大部分地区为中等和较弱的特点。“因此,湖北省需要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的投入,提高综合减灾能力。”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