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 :抓实普查成果运用 提升防灾减灾水平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枣庄 :抓实普查成果运用 提升防灾减灾水平

2024-10-18 14:22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枣庄市积极推动普查成果在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度应用和创新转化,枣庄市被确定为山东省普查成果应用试点地区,市应急局被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表彰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集体”,形成了有特色、有亮点、可复制、可推广的“枣庄经验”。

明确应用方向,坚持统筹推进。开展普查成果应用与信息化建设需求调研,市普查办为全面摸清相关信息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普查成果应用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切实推动风险普查成果的落地见效,邀请相关技术支撑单位开展普查成果应用与信息化建设需求调研工作,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开展应用明确了思路和方向。根据普查成果的实际情况和应用需求,市普查办建立定期召开普查成果应用推进会的工作机制,召集行业部门和区(市)普查办就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工作进展情况和下一步重点工作进行汇报交流,对该市普查成果应用方向进行详细部署,并及时总结典型案例进行推广。

搭建风险普查数据库,筑牢灾害防线。枣庄市搭建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库,在统一的空间地理数据基础上,实现多部门、多行政层级协同联动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的统一管理、动态维护和分级在线应用,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管理提供信息化手段支撑,有效获取主要灾害致灾信息、重要承灾体信息、历史灾害信息、掌握重点隐患情况,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和减灾能力、形成区域自然灾害防治区划和防治建议,为形成一整套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常态业务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制度提供信息化保障。本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应急部门共获取了包括承灾体、综合减灾资源和历史灾情等17478条调查数据,基本摸清了全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了重点地区抗灾能力。

部门联动配合,形成防范合力。枣庄市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责,根据普查数据,开展各领域普查成果应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根据所调查房屋信息开展削坡建房的隐患排查工作,全力开展削坡建房专项整治攻坚行动,及时消除自建房重大安全隐患;市林业和绿化局运用森林火灾风险普查评估与区划成果,在森林火灾高风险点设置森林防火视频监控22个,在该市国有林场建设蓄水池29个,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灭火能力;市气象局根据干旱灾害风险普查成果,优化人工增雨作业点布局;农业气象方面,完善特色农业试验点建设,设立了科研项目专项,加强了本地区(如滕州马铃薯、峄城石榴等)特色农业的气候适宜度变化研究和应用,开展作物低温、渍涝、干旱、冰雹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和预报技术研究;市住建局主要应用住房城乡建设部基于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系统开发的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信息归集系统、城市危旧房摸底调查系统开展相关工作。

拓展数据应用,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开展自然灾害次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和评估,在全市辖区内化工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区、监控点及所有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自然灾害次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预防和评估,结合所在地总体预案、专项预案,评估化工园区和危险化学品企业次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拓展数据应用,提升防范能力。普查历史灾害情况调查数据,结合实地调研,在全市选择了80个防汛重点村,有序推进基层防汛体系标准化建设,推进重点村居防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防汛防台风能力。优化物资储备和应急避难场所布局,枣庄市峄城区根据普查数据,将原位于峨山镇左庄的区级应急物资储备库搬迁至中心城区,投入481万元配齐生活保障类救灾物资,实现满足紧急转移6000人7天的物资储备标准。滕州市按照国标Ⅱ类避难场所建设要求,新建了奥体中心、长途汽车站广场、龙泉广场、市民公园、滕州东站站前广场共计5处应急避难场所。

【责任编辑:徐海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