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扬帆新跨越
——国网特高压公司积极建设精品工程,推进特高压工程质量提升
站在特高压工程新一轮大规模建设的新起点,国网特高压公司锚定目标、聚力攻坚,奋楫扬帆新跨越,全力以赴打造标杆工地、示范工程和优质工程,坚定不移做强做实技术统筹与管理支撑,以特高压高质量建设推动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电网发展,更好保障电力供应、促进能源转型、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初秋,“全国质量月”活动期间,走进各在建特高压工程现场,寻找和聆听国网特高压公司积极建设精品工程、推进工程质量提升的故事。
将工作触角延伸建设前端,精益化管理覆盖建设“全链条”
9月初,陕北延安,红透的苹果挂满了树上枝头,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埂上。
在陕西-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送端宝塔山换流站建设现场,桩基施工正热火朝天进行,参建者满怀着建设精品工程的目标开始了该项工程的第一测、第一挖、第一浇……拿着图纸走进现场的国网特高压公司宝塔山换流站业主项目副经理羊勇与施工技术人员仔细交流,双手反复摸着试桩的样品,认真进行桩基施工质量的实体评价。
在临建区办公工位上,项目部技术专责陆泓昶盯住即将到来的工程主体开工节点,不断与设计项目部人员精雕细琢,反复对技术细节进行推敲和优化,寻找工程建设的“最优路径”。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下土建作业如何规避施工困难、工程设计是否及时吸收成熟的先进建设理念、施工新技术有无推广到更多的作业应用场景……在工程建设的前端,一场场线上创优设计联络会渐入佳境。详细讨论的意见、不断优化的方案、反复推敲的耐心,正认真遴选出工程建设施工的“作战书”和“导航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优质高效建设每一项工程,国网特高压公司坚持高效参与“两个前期”工作,深度参与工程可研、初设专题研究和初勘报告审查阶段工作,及时组织工程创优设计联络会。针对工程特点难点梳理针对性措施,提前参与工程设计,推动全面应用特高压设计标准化成果,严格施工图审查,持续提升工程设计品质。与工程属地公司、运行单位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强化关键环节管控,全力做好开工手续办理、施工组织和物资供应等建设准备。
世界首个柔性特高压直流工程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核准前,国网特高压公司武威换流站业主项目部已经组建就位。为深入掌握工程建设技术方案和熟悉站址施工环境,业主项目部组织管理人员深入学习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到站址现场进行工程施工资源调研。工程预可研阶段,开始提前介入发挥专业作用,积极参与工程站址选址、方案比选等工作。针对大跨度柔直阀厅结构选型、防寒防风沙、地基处理、供水供电等方案提出优化建议,超前策划钢网架顶升、关键设备安装等施工方案优化和工期组织安排,全力做好戈壁沙漠地带柔性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建设管理筹备。
国网特高压公司将工程精益化管理触角延伸建设前端,不断加强建管人员深化建设“全链条”的认识,主动对接工程“两个前期”,提前解决工程建设潜在的技术难题,打好工作“提前量”,为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创造条件。
巧用“精”字抓施工细节,全面提升建设管理质效
8月31日,青藏直流二期格尔木±400千伏换流站扩建工程全站防火墙、辅控楼、综合水泵房等建构筑物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格尔木±400千伏换流站扩建工程自5月15日开工以来,已经实现了第一、三大组交流滤波器增容改造一次带电成功并投运移交。面对国内首个换流站扩建及高原缺氧的特殊考验,国网特高压公司格尔木换流站业主项目部组织各参建单位大力推行机械化施工,以机械增效代替人员降效。针对现场临电作业点多面广风险高的特点,利用电动液压升降叉车代替吊车进行临电设备安装,有效减少了周边带电线路陪停电次数。施工前严肃临电作业安全技术交底,规范作业人员活动范围和机械设备站位,在大体积安装机械上加装监控预警装置,有力提升现场安全管控精准度。
9月初,金沙江畔,川藏腹地首个特高压工程建设正酣。在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帮果换流站,电气安装项目部作业人员正进行GIS设备安装。为严格落实无尘化作业环境,现场搭建了移动式无尘厂房,GIS设备和各种作业机具等进入移动厂房前,必须进行除尘清理。在移动厂房出入口设置了风淋室和更衣间,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专用防尘器具,并经过风淋室吹扫后方能进入移动厂房。“安装现场建立完备的‘六级防尘’体系,作业环境甚似医生做手术的无菌手术室一样。为了保证安装质量的过硬,施工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处于严格管控之中。”国网特高压公司帮果换流站业主项目经理孙中明介绍。
为了将直管工程打造成标杆工地、精品工程,国网特高压公司在土建阶段实施质量提升计划,抓实关键施工环节管控,确保工程质量一次成优。在电气安装阶段,制定电气质量提升“十六项”重点举措,加强电气设备进场验收、现场安装、试验检验的全流程管控,强化主设备安装环境及工艺质量管控,推广GIS安装标准化防尘方案应用等。随着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哈密-重庆、宁夏-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陆续进入电气安装阶段,各在建现场广泛开展设备安装机具研制和推广应用,智慧安装方案落地见效,工程实体质量、施工工艺迈上了新台阶,为主设备一次试验成功、一次带电成功和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打下基础。
持续专注建设创新,打造动能澎湃的向“新”之力
8月31日,国网特高压公司派员参与的“四柱可变形自提升组塔装备技术研究”项目组所研制的四柱可变形自提升组塔装备顺利通过技术测试。
全新的组塔技术工艺装备全高15米、额定荷载20千牛,可覆盖最大根开10米的铁塔组立施工。该工艺融合了悬浮抱杆、落地抱杆的优点,具有无拉线、重量轻、效率高、安全可靠、作业简便、经济性优、环境友好等特点,对促进和实现组塔施工机械化、轻型化、智能化,推动技术装备的全面创新和迭代升级,为高海拔等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特高压工程线路施工建设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和保障。
该项目组核心成员来自国网特高压公司机械化研究室。结合在建工程,该研究室持续开展智能建造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强智能化检测工器具研究及推广应用,推广应用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此外,同时成立的国网特高压公司土建研究室,也积极加强推动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三维数字化等先进技术落地和推广应用,已先后研创出10余项成果。
9月初,“疆电入渝”工程巴里±800千伏坤换流站高端防火墙浇筑完后初露“真容”,用手触摸能清晰感到其笔直、平整和顺滑。针对沙戈荒地区常年大风天气、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等极端环境,混凝土浇筑表面易开裂的挑战,国网特高压公司巴里坤换流站业主项目部创新采用在混凝土中加入抗裂纤维与防裂膨胀剂,并在表面涂刷无机纳米保护液的方式,在减少混凝土开裂的同时,提高混凝土构件的耐腐蚀性,有效提高了成品表面观感质量。巴里坤换流站部分换流变出线钢构架试点采用有机-无机纳米复合金属防涂料,相比传统涂料,具有涂层成型快、施工快捷的优点,兼顾防护能力的同时更加满足环保要求。现场搭建装配式厂房,实现装配式围墙、电缆沟的工厂化预制和现场安装,有效节约电缆沟施工工期近一个月,达到了技术创新、工艺质量、施工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绿色环保、投资造价控制六个方面的全面提升。
在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庆阳换流站现场,双极直流低端广场上正进行换流变安装油务智能监测,阀厅内参建人员开始换流阀螺栓紧固智能监测作业,相关数据均实时传送到特高压管理平台。该平台不仅可实现工艺工法和施工技术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各级管理人员全天候远程查询施工数据和监控施工质量,便于及时发现和分析问题,还能实现设备监造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在该公司直管的11个建管工程现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方式的景象处处可见。
国网特高压公司积极打造各种创新力量融合的建设体系,向着新一轮特高压工程大规模建设高地奋楫扬帆跨越,工程现场万千气象、成效宽广。(寻凯 程怀宇 周振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