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驱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实践探索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创”驱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实践探索

2024-09-09 13:5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湖北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在探索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实践中,创新机制抓联动,创新模式抓定制,创新路径抓下沉,破难点堵点为亮点看点。

“协同力量”创新文化服务机制。推动社会、市场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基层群众多元文化需求。走出政府文化服务“独角戏”,政府、社会、市场力量联动共振“大合唱”。武昌区的“南湖模式”,助推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会化共建共治共享;江汉区的“金桥书吧”,践行“公助民办”,社会市场力量成为基层文化服务中坚,释放出多元主体参与服务供给的竞争优势和协同效应。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小而美文化空间,如雨后春笋涌现,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新领域,赋能基层文化生活。

“量身定制”创新优质文化资源供给模式。优质文化资源精准对接基层需求,破除供需错配。湖北的优质文化资源供给既注重“里子”,更创新思维和融合新业态创造吸引人的“面子”,开发多元化、个性化、订单式的文化产品满足不同基层群体需求。赤壁市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总分馆创新的“驻站制”,激励优秀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精准把握文化需求,贴心服务基层群众。湖北文化云享平台联动省市区镇文化馆(站),一站式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文化资源供给基层群众的适配性和多样性。

“送餐家门口”创新文化服务下沉基层路径。湖北聚焦基层群众文化新需求,不断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路径,让“诗与远方”下沉基层群众家门口。省图书馆推出“云端”借还书,快递上门,市民足不出户畅享阅读。组织“百团上山下乡暨新春金秋巡回演出季”“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走基层”,基层群众家门口看大展、赏好戏、享非遗,文化惠民常态化。开展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文化力量·民间精彩”全省群众广场舞展演、“四季村晚”示范展示、“长江读书节”“长江讲坛”“礼乐学堂”等品牌活动,让群众“唱主角”展才艺,构建群众家门口“文化会客厅”,为居民带来身边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创”驱动,激活基层文化建设“一池春水”。“共建共治共享”的南湖模式和“派出制+驻站制”的赤壁模式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金桥书吧”斩获第十一届武汉市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项目、武汉市十大品牌读书活动奖;文化云享平台直播推广文化活动、数字化赋能文物保护、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质量,月访问量达50万人次以上;“楚天云递”平均每天处理40多个线上借阅订单;2023年湖北文化惠民演出2万多场,市民在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湖北深入优质文化资源渗透基层的实践创新,既为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湖北大学  李荣娟 卿菁)

【责任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