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应急人才培养 树牢干部责任担当
基层作为应急管理的最前沿和主战场,其应急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因此,做好基层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是提升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首先,需明确基层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一批具备高度责任感、扎实专业知识、卓越应变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要求我们在教育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强化实践锻炼,使学员深刻理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应急管理理念,形成快速响应、科学决策、有效处置的应急思维。
针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涵盖应急管理基础理论、法律法规、风险评估、预案编制、应急处置、灾后恢复等多个方面。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模拟演练、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应急场景中学习应对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引入国内外先进应急管理理念和经验,保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应急管理人才的重要保障。应加大对应急管理领域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具备深厚理论功底的专家学者加入教学队伍。同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和交流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应急管理项目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为激发基层应急管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包括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应急管理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对在应急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奖励;畅通职业发展通道,为优秀应急管理人才提供更多晋升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尊重应急管理职业、崇尚应急管理技能的社会氛围。
基层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应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通过共建实训基地、联合研发项目、开展社会服务等方式,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深度融合,为基层应急管理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优秀人才。(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