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预警提前疏散 细致巡查不漏疑点 四川成功应对2起山体滑坡
紧盯雨情汛情,加强灾害监测预警,第一时间转移受灾害威胁人员……连日来,四川多地出现强降雨天气,一些地方出现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险情,各级防汛人员聚焦灾害易发区域,细心巡查巡护。达州市、巴中市先后成功应对2起山体滑坡,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反复劝说不落一人
“上级已经启动四级防汛应急响应,应急小组、机动小组和镇村干部一起,加紧组织可能受险情威胁的群众疏散!”7月10日下午,达州市万源市罗文镇镇长陈云挨个拨通13个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
罗文镇位于大巴山脉深处,每逢暴雨,极易发生滑坡、山洪和泥石流等灾害。该镇团堡梁村解放湾组处在大巴山山腰,头顶的山坡坡度近50度。
接到转移通知后,村民陈达明十分不情愿地说:“父母都80多岁了,我也60岁了,母亲还没有行动能力,怎么走?”
82岁的村民卿贵林出门走了不远,见雨大,又掉头回了家。
“我们组共有34名村民,60岁以上的就有21人。”解放湾组组长陈邦富介绍,面对村民迟迟不转移的情况,他急得直跺脚,来来回回反复劝说。
雨越下越大,丝毫不见有停歇的迹象。
“来来,走不动的,我来背你。必须撤,全部撤!”团堡梁村党支部书记陈瑞安说。
看到65岁的陈瑞安来背人,解放湾组的村民也不再犹豫,互相搀扶着分批撤出,往安置点走去。
“绝不能落下任何一人!”陈瑞安反复核对,直到确认最后一名群众撤离。
7月11日3时27分,解放湾组山顶发出巨响,浊红色的泥石流向下翻滚,好几户房屋瞬间被吞没……经灾害评估,此处山体滑坡体量约180万立方米,单块最大落石体积约800立方米,全组34名村民因提前疏散躲过了灾害。
“这里原本不是地质灾害隐患点,镇村干部观察发现地表沉降存在危险后,我们及时调整了应急预案。按照修改后的预案,每逢大雨预警,都要提前疏散。”罗文镇党委书记邱燕说。
敏锐察觉风险隐患
“最近连续强降雨,蹇家沟路段前段时间在施工,对开挖的那段路我不放心,还得去看一眼。”7月9日晚,杨远信放下手中的碗,和家人简单交代了一句,便冒雨出了门。
杨远信是巴州市巴州区平梁镇青包山村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重点负责网格内地质灾害点、在建工程的巡护巡查。
连日来,巴州区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7月5日,在巡查青山至枣林旅游环线在建工程蹇家沟路段时,杨远信发现施工开挖的土石堆积在路边,存在安全隐患,便对此处予以重点关注。
7月9日,杨远信发现此处有少量土石滚落。结合近期持续大雨天气及平时在培训中掌握的防汛知识,他迅速判断边坡存在垮塌和滑坡风险。
杨远信一边向村镇领导报告,一边向山下受威胁的农户跑去,并用随身携带的喇叭通知大家紧急转移。
7月10日6时许,随着一声巨响,该隐患点发生垮塌,垮塌土石约2.5万立方米。所幸转移及时,无人员伤亡。“杨远信的恪尽职守救了大家的命。”青包山村村民感慨地说。
入汛以来,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四川省地质灾害指挥部以及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强化联合值守,全省共提前转移避险52万余人次。